
2025-04-19 21:11 点击次数:145
最近看到不少媒体报道: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预估个人财富达到1260亿美元合肥股票配资,或将问鼎中国首富。个人资产超过了英伟达CEO黄仁勋(1250亿美元)、字节跳动的张一鸣(3500亿人民币)、前中国首富钟睒睒(3400亿人民币)。
我看了一下文章中提及的算法,发现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,比如关于DeepSeek的估值,因为本身没有融过资,于是参考了OpenAI估值3000亿美元(也是个预估值,不准确),DeepSeek的估值则按OpenAI的一半来算,即1500亿美元。梁文锋拥有DeepSeek 85%的股份,所以他的身价就是1275亿美元。
说实话,DeepSeek的1500亿美元估值是值得商榷的,要知道国内估值最高的AI创业公司智谱AI,也才30亿美元;美国仅次于OpenAI的创业公司Anthropic,估值600亿美元。
所以说,梁文锋身价1275亿美元,大家看看就行了。我觉得,至少要等到DeepSeek完成第一轮融资以后,根据最新估值以及他手上还剩多少股份,才能准确计算出身价。
不过,不管梁文锋身价究竟多少,已经很牛逼了,DeepSeek成功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赚多少钱本身,而是对全球AI产业格局及发展方向,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:
1、找到了一条低成本训练大模型的路径。DeepSeek只用了OpenAI大约1/20的成本,训练出了R1,而且综合测评结果超过o1。更重要的是,它是开源的,很多公司及团队通过DeepSeek的方案,都成功复现了。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,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等研究人员,仅花费不到50美元的云计算资源,就训练出高质量推理大模型。
2、突破了美国的“算力封锁”。DeepSeek的成功至少证明现阶段美国无法通过限制芯片出口卡死中国AI发展,通过开源技术和有限的算力仍然能够追赶上,美国在AI领域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彻底失败了。
包括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杨立昆、xAI的马斯克、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·斯科特,都对DeepSeek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。
3、通过开源策略,制衡了美国AI霸权。DeepSeek不仅在技术上缩短了跟美国的差距,而且所有技术方案都是开源的,推动了全球AI产业的发展,大家又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。可见DeepSeek开源策略是成功的, 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专利,而是创新能力本身。
4、标志着AI技术已经“跨越裂谷”。“跨越裂谷理论”是《跨越鸿沟》的作者杰弗里·摩尔,首先提出来的。指的是,高科技产品在市场化过程中,会面临一个难以逾越的“死亡之谷”,这是早期使用者到大众用户的过渡阶段,能否“跨越裂谷”,是高科技产品商业化的关键。
DeepSeek只用了7天就用户过亿,已经实现了“破圈”,不再是小众极客玩家在使用,而且用户数还在指数级增长。相信用不了多久,AI会出现在手机、汽车、居家、工厂......AI将无处不在。
5、推动更多公司走科技创新路线。DeepSeek的成功让许多科技巨头开始反思:为什么占据大量资源的科技巨头,却没能研发出DeepSeek?反而是资源匮乏的中国创业公司取得了成功。
Meta股东甚至开始质疑技术高层的能力,要知道他们一个人的年薪,就等于整个DeepSeek的研发费用,而且这样的技术高层至少有10几个。
越来越多的公司重新审视科技创新战略,不再是一昧地堆GPU来“大力出奇迹”,而是聚焦资源做真正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。
6、AI商业化序幕,缓缓拉开。最近几天DeepSeek由于访问量太大,服务不稳定,国内数十家云平台、科技公司都纷纷部署了DeepSeek,一起迎接这泼天的流量。
得益于DeepSeek的爆火,国内算力生态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,AI商业化的序幕也将缓缓拉开,必将会诞生大家期待已久的AI超级应用。
我非常有信心,这个AI超级应用一定会出现在中国,因为中国向来都是应用大国,我们有大一统的市场,网民基数足够大,基建也足够成熟。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领先世界,足以证明这一点,美团外卖、滴滴打车、社交App、短视频平台,早就已经吊打欧美,现在他们正忙着向全世界输出呢。
AI已经势不可挡,苹果停止造车,将重心放在AI上;微软百亿美金押宝OpenAI;马斯克的xAI也募资百亿美金。2025年,刚刚“跨越鸿沟”的AI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合肥股票配资,哪些行业迎来爆发,哪些公司即将领跑?
Powered by 正规杠杆配资公司_炒股杠杆开户申请_正规炒股配资门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