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规杠杆配资公司_炒股杠杆开户申请_正规炒股配资门户
正规炒股配资门户你的位置:正规杠杆配资公司_炒股杠杆开户申请_正规炒股配资门户 > 正规炒股配资门户 > 股票知识配资论坛 《左传》里的陷阱:“虚” 字背后的天文分野与历史迷雾
股票知识配资论坛 《左传》里的陷阱:“虚” 字背后的天文分野与历史迷雾

2025-02-05 21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25

  

股票知识配资论坛 《左传》里的陷阱:“虚” 字背后的天文分野与历史迷雾

“宋为大辰之虚,卫为颛顼之虚股票知识配资论坛,郑为祝融之虚,陈为太昊之虚,鲁为少昊之虚,晋为夏虚。”

为什么说有迷惑性呢?以 “卫为颛顼之虚” 为例。无论是考古学界还是历史学界,都把这个 “虚” 字大致理解为:“虚” 即 “墟”,有城邑废墟之意。因此,所谓 “卫为颛顼之虚”,其涵义即卫国所在地是颛顼以前的都邑所在。然后,据此考证卫国与颛顼有关的文化、遗俗、古迹等。所以,河南濮阳县高城遗址一出世,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推断此地很可能为 “颛顼之虚”,因为高城遗址原名高阳城,曾经是卫国的都城。

然而,这种理解大错特错!在我看来,所谓 “虚”,最初的本义,指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都邑、废墟,而是 “祭祀”。为什么这么讲呢?大家都知道,天上二十八宿有个 “虚宿”,位于北官的中央。这个虚宿附近,有两颗不太出名的星,分别叫哭星、泣星。

《史记・天官书》记载:“北宫玄武,虚、危。危为盖屋,虚为哭泣之事。”

展开剩余85%

古代占星学解释说,虚宿主死丧哭泣,又为祭祀祷祝之事。“颛顼之虚” 的 “虚”,和这个虚宿的 “虚”,都是因为和祭祀有关才被命名为 “虚”。

所谓 “卫为颛顼之虚”,其实指的是卫国继承了颛顼氏的 “祭祀”。祭祀什么呢?祭祀的是颛顼氏立国的时候,中央王朝封给他的封地对应的天上的星辰。因为上古分封诸侯的时候,封地都和天上的星辰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,这就叫分野。

所以,往深了说,就是卫国和当初上古的颛顼氏,具有相同的天文分野;说得再具体一点,就是说,卫国这个地方对应天上的星宿,和上古颛顼氏的封地对应的天上的星宿是一样的。两者需要对同样的星辰进行祭祀,古代叫 “祭星”。从祭星这一点上,卫国与颛顼氏有继承关系,所以说 “卫为颛顼之虚”。

如此,有人就说了,既然对应的星宿一样,那岂不是两者的地盘也应该一样?这样的话,把卫国当成颛顼旧时的都邑所在地也没毛病吧?你这换汤不换药啊!这种说法也对,但是有一个前提:如果整个大地的分野规划的范围,没有发生变化,那么这种说法是成立的。

但是坏就坏在,虽然这个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是极少见的,历史上貌似真的有那么一回。而且巧的是,偏偏这两者还有继承关系。由此带来的混乱,欺骗了后人几千年,也给后世的考古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这得从大地上 “九州” 的变迁说起。中国的古籍对 “九州” 的记载大致有两个版本。首先说以《淮南子》为代表的不太出名的版本:

《淮南子》记载:“东南神州,正南次州,西南戎州,正西弇州,正中冀州,西北台州,正北济州,东北薄州,正东阳州。”

这个版本的九州多不为后世所认同,然而,在已经失传的《河图》等很多纬书流传下来的零星记载中,都有类似的 “九州” 名称,而且还有一种说法,即 “昆仑东南方五千里,名神州”,天文分野上对应天上的太微垣;中有五岳,上应太微垣的 “五帝座” 五颗星。很明显,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主体区域。

如果将此说法与《淮南子》的 “九州” 相对照,你会愕然发现,“神州” 正好是《淮南子》里的 “九州” 之一,中国恰巧位于昆仑山的东南方。

而后世普遍认可的关于 “九州” 划分的权威说法,则出自《尚书・禹贡》: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梁州、雍州。这是大禹治水之后划定的 “九州”,也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境内的 “九州”。

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版本的 “九州” 呢?记得那场名垂青史的大洪水吗?《汉书・地理志上》记载:“尧遭洪水,怀山襄陵,天下分绝,为十二州,使禹治之。水土既平,更制九州,列五服,任土作贡。” 这是一场怎样的大水呢?从字里行间其实都能看出来:“怀山襄陵”,洪水已经越过了高山;“天下分绝”,洪水的影响已经使整个天下都分割开来。如果你认为《汉书》是后世之人的夸张说法,再看看更古老的《尚书・尧典》怎么说的:“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 都 “滔天” 了,那是何种景象?

中国好多搞历史、考古的专家学者有个毛病 —— 疑古。再权威的古籍,也敢质疑,要么把古人想的很坏,动不动就造个伪书什么的;要么把古人想的很傻,总觉得古人是原始社会刚出来的。这洪水都滔天了,都天下分绝了,都改整个行政区划了,这些专家硬是梗着脖子说因为帝尧的疆土不大,所以这些描写都是夸张手法。还有的甚至怀疑大禹治水的真实性,厚着脸皮说大禹治水是治理农田的水利工程。我的天,但凡有点正常头脑,看看这些描写,就应该能想象到这场洪水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。

大禹治水之前,有没有可能就已经有 “九州” 的划分了呢?要不然《汉书》何必特意强调因为洪水所以画为十二州?怎么就觉得这次画十二州的举动,总是透露出一股子不情不愿的味道?《淮南子》的 “九州” 版本从何而来?为什么《河图》《河图括地象》等纬书的说法和《淮南子》一致?古人都在撒谎吗?

事实上,《淮南子》的 “九州”,很可能是全世界地理范围(或者说比 “神州” 大得多的地理范围)的 “大九州”,而大禹所画的 “九州”,则为中国范围内的 “小九州”。如此一来,这两个版本的 “九州” 就是大圈套小圈,而且都和天上的二十八宿等星宿产生了相同的对应关系。

这样会产生什么结果呢?那就是卫国的地盘和古颛顼氏的地盘,虽然都对应着天上同样的星辰,但是在地上可就不可能是一个地方了。甚至可以说两者相距甚远 —— 跨越整个中国传统区域的远。

其实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推测,远古时期,有个更大范围的 “九州” 分野体系,只是因为一场大洪水,帝尧所在的区域(大概率是我们中国这个区域)与其它区域被分割,这个分野体系不能用了,而重新划定十二州只是个过渡方案。

大禹治水之后,大致恢复了之前的地上的格局和交通,但是这时候大禹已经不能像上古时期那样,完全统治之前的 “大九州” 的行政区了,毕竟天下已经分割了很多年。这时候大禹只能暂且遵循古制,在自己的核心控制区 —— 中国所在的区域,又单独画了个 “小九州” 出来。这个 “小九州” 对应天上星宿的分野逻辑,和古时的 “大九州” 的分野格局一模一样,甚至将古时很多的地名、祭祀传统都搬了过来,表示自己仍然是统治天下的中央王朝。这有点像后世那个东晋小朝廷,被从北方赶到南方,就把北方很多地名、习俗、官职系统都照搬了过来,好像一个道理。

所以说,后世考古的时候对《左传》的这条记载的理解,是彻头彻尾地错误。这也就解释了,《左传》明明写着 “晋为夏虚”,考古学家们好不容易在晋国附近找到了个二里头,但是论证来论证去,想尽千方百计要把它论证成夏朝的都城,但是总觉得哪个地方不对劲儿,受到很多的质疑。

但是 “宋为大辰之虚”,这一句是特例。宋国是殷商遗民被周武王封在殷商旧地而立国,而商朝的主星就是大辰(心宿),所以宋的祭祀主星也是大辰,而且商朝旧都殷墟、商丘都位于宋国境内。原因是商朝在大禹治水之后立国,那个时候小九州已经划定了股票知识配资论坛,所以能够对上号。但是颛顼、祝融、太昊、少昊这些在大禹治水之前的朝代,按照这个规律是一定对不上的,现代考古如果按照“虚”就是“城邑的废墟”的思路来进行,可就真的南辕北辙了。

发布于:山东省